《統計數據的搜集》PPT課件
第二章 統計數據的搜集 整理與顯示 第一節 統計數據的搜集 第二節 統計數據的整理 第三節 統計數據的顯示 返回目錄 第一節 統計數據的搜集 統計數據的搜集就是統計調查對于自然現象,可通過實驗的方法取得數據對于社會經濟現象,主要通過調查取得數據 本節內容:? 一 、統計數據的收集方法? 二、 統計調查方式 (二)常用的統計調查方式 (一)統計調查方式的分類 (三)我國的統計調查體系 三、統計調查方案的設計一 、 統計搜集數據的方法 ⒈統計調查的含義 按照統計任務的要求,運用科學的調查 方法,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客觀實際搜 集資料的過程。 返回本節首頁搜集到的數據有兩類: 反映整體的、系統的 原始資料(初級資料) 和 次級資料(二手資料)反映個體、零碎的、不系統的 統計調查的地位:§ 統計調查擔負著提供基礎資料的任務, 是統計工作的初始階段,是整理和分析 的前提。 統計調查 統計整理 統計分析 返回本節首頁2、常用的收集數據的方法 原始資料 直接觀察法 報告法(通訊法) 采訪法(派員調查)常用的 登記法 問卷法 衛星遙感法⑴直接觀察法:調查人員深入現場對調查對象直接 進行點數和計量以取得資料的方法。⑵報告法:由統計工作機構將調查表格分發或電傳 給被調查者,被調查者根據填報的要求將填好 的調查表格寄回。如統計報表。⑶采訪法(派員調查):根據被調查者的答復來搜集 資料的方法。如口頭詢問或開調查會等。⑷問卷調查:常用于民意測驗和市場調查。調查者 自愿自由的回答問卷中提出的問題。⑸衛星遙感法:農作物估產、礦產資源普查、防災 減災、國土資源普查 遙感估產n 歷史上(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曾應用 遙感手段估算了前蘇聯的冬小麥將會減產, 就提高了冬小麥的價格,因此贏得了4億 美元的經濟效益。二、統計調查的方式 是指組織統計調查、搜集信息資源的方式方法 (一)常用的統計調查方式 (二)統計調查方式的分類 (三)我國的統計調查體系(一)常用的統計調查方式 普查 抽樣調查 有5種 重點調查 典型調查 統計報表 1、統計報表 (1)定義:見20頁 (2)特點:見20頁說明:我國大多數統計報表要求調查單位全部填報,所以又稱全面統計報表。實際中也有非全面統計報表 (3)統計表報的目的 通過調查,得到總體的準確數據 2、普查§ (1)普查的含義 專門組織的一次性的全面調查。 主要搜集不能夠或不適宜用定期統計報 表搜集的資料。 返回本節首頁(2)普查的組織方式 A、建立專門的普查機構,配備一定數量 的普查人員,對調查單位進行直接登 記。 B、頒發調查表,由調查單位利用原始憑 證自行填報。(3)普查的特點一次性的;全面調查,數據更準確、更詳細、信息量更大。 (4)普查的目的 得到總體的全面準確數據 3、重點調查 其選擇不帶主觀因素( 1)定義 在調查對象中只選擇一部分重點單位 進行的非全面調查。 在總體中起舉足輕重作用的那 些單位:單位數少,其標志總 量在總體中卻占有絕大的比重(2)重點調查的目的 通過對重點單位的調查,可反映總體的 基本情況。當調查任務只要求掌握總體的基本情況,而總體中又存在重點單位時,宜采用重點調查。4、典型調查 (1)意義: 根據調查目的,在對調查對象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的選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的非全調查。 被選出的單位稱為典型單位 三種:先進、中間、后進(2)典型調查的目的在對典型單位進行深入細致調查的基礎上,由點到面,達到對總體(面)發展變化規律的認識。 5、抽樣調查 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 (1)定義:§ 按照一定原則從調查對象中抽取一 部分單位作樣本, 根據對樣本的調查, 用樣本的數據推斷總體特征的一種 調查方法。 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概率抽樣: 從總體中抽選調查單位時遵循隨機的原則 非概率抽樣: 有意識的或隨便的從總體中抽選調查單位 通常的抽樣均指概率抽樣(2)抽樣調查目的 和統計報表、普查相同,是為了推算總 體的準確數值。 商品檢驗中廣泛應用抽樣調查(3)抽樣調查的特點: A 、按隨機原則抽選樣本。 B 、用部分值推算總體值。 C、有誤差存在但可以計算并加以控制。(4)抽樣調查適合的場合n 第一、對不可能或不必要進行全面調查 的現象的認識。n 第二、對普查資料進行修正總體單位調查單位普 查 總體單位 調查單位 對全部單位 進行調查 報表制度 總體單位 調查單位屬于全面調查,但通常是調查限定規模以上的總體單位重點調查 總體單位 調查單位只調查重點單位 典型調查 總體單位 調查單位對典型單位進行調查,典型單位的選擇并不一定按規模 抽樣調查 總體單位 調查單位按隨機原則選擇調查單位,各單位被選中的機會相同。 思考:普查和統計報表相比, 有何區別? 兩者都是全面調查,都是為了得到總體的準確數據,但有區別: A、普查所掌握的資料更全面、更系統 B、普查主要用來搜集那些不適宜用統計報表搜集的統計資料。 舉例:n 2009年12月25號國務院新聞辦 公室舉行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 結果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 局長馬建堂簡要通報了第二次 全國經濟普查的主要任務、過 程和特點,發布普查成果……, 他說 “第二次經濟普查的數 據是海量的”。n 第二次經濟普查的對象是我國境內從事第二、三 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 戶。主要對象涉及除農業以外的其他國民經濟門 類,90個行業大類,378個行業中類和875個行業 小類,普查對象大約有800萬個單位和近3000萬 個有照的個體經營戶。n 僅在普查表填報的階段,全國就需要選聘普查指 導員和普查員近300萬人,動員了包括各類單位 的財務和統計人員在內的近千萬人之多,普查全 過程費時近3年時間。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返回50 (二)統計調查方式的分類n 1、按組織形式: ⑴統計報表:由統計報表制度規定 ⑵專門調查:為了研究某些專門問題而專 門組織的。如普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 抽樣調查。 2、按調查對象包括的范圍§ ⑴全面調查:對調查對象中的全部單 位一一進行調查。如普查和全面統計 報表。 ⑵非全面調查:……如重點調查、典 型調查、抽樣調查。3、按調查登記時間是否連續 ⑴經常性調查:隨著研究對象的變化,隨時 將變化的情況進行連續不斷地登記。如報 表。 ⑵一次性調查:對被研究對象間隔較長的時 間進行一次調查。如普查、重點調查、典 型調查、抽樣調查。5 種調查方式可從以下 4 方面進行比較 調查的目的 調查所包括的范圍 調查的組織方式 調查的時間是否連續 (三)我國的統計調查體系n 統計調查體系:是一個國家開展統計調查方 法和制度的總稱。 我國現行的統計調查體系: 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為基礎,經常性的抽樣調查 為主體,同時輔之以重點調查、科學推算和部分 全面報表綜合運用。 附:中國官方搜集數據的方法 三、統計調查方案的設計是調查工作正式開始之前,事先設計的工作計劃書,目的是使調查工作能順利完成。 1、確定調查目的 2、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 3、確定調查項目,編制調查表和問卷 4、確定調查時間 5、確定調查的組織實施計劃 6、撰寫調查報告 1、確定調查目的 §就是明確統計調查要解決什么問題 2010年人口普查目的:查清2000年以來我國人口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以便為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2、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1)調查對象 — 所要調查事物的全部。 確定調查對象是為了說明向誰調查的問題。如:2010年人口普查對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常住的自然人。 返回本節首頁 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對象n 是在我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 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 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 (2)調查單位:§ 構成調查對象的每一個個體。§ 確定調查單位是說明由誰來提供資料的 問題。§ 如:人口普查中的每個人都是一個調查 單位。(3)填報單位(報告單位) 負責向上級匯報調查內容、提交統計資 料的單位。(4)調查單位和填報單位的關系 兩者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 舉例: A、工業企業普查,每個工業企業既是調 查單位又是填報單位。 B、工業企業設備普查,每個工業企業是 填報單位,每臺設備是調查單位。 3、確定調查項目,編制調查表和問卷(1)調查項目:即調查的內容,也就是被調查單位的特征(標志)。如:2010年人口普查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國籍、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社會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等…… 約有10%的住戶填寫長表( 45個項目),其余 住戶填寫短表(18個項目)。 每一次人口普查的項目:1953年7月1日零時第一次人口普查,調查項目包括: 本戶地址、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與戶主的 關系等6項1964年7月1日零時第二次人口普查在上述等6項內容 的基礎上增加了:本人成份、文化程度、職業3 個調查項目1982年7月1日零時第三次人口普查增加到19項1990年7月1日零時第四次人口普查為21項2000年11月1日零時第五次:短表19項,長表49項。 (2)調查表:A、定義:將調查項目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張 表格上。 B、分類:單一表: 表內只登記一個調查單位,可以容納 較多的內容一覽表: 表內可登記許多調查單位,調查的內 容不宜過多。 4、確定調查時間 兩種:調查時間和調查期限 兩種現象(指標):時期現象:又稱時期指標,反映現象在一段時期內的活 動總量。特點:可以相加;其數值的大小與 所屬時間長短有直接關系。 又稱時點指標,反映現象在一定時點上的時點現象 : 瞬間水平。特點:不可相加;其數值的大 小與所屬時間長短無直接關系。 返回本節首頁(1)調查時間 調查資料所屬的時間(時期或時點) 時期現象,要明確規定調查資料的起止時間 時點現象,要規定統一的標準時點。 如: 第六次人口普查標準時間是2010年11月1日0時 第二次經濟普查標準時點是2008年12月31日 2008年GDP起止時間是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調查期限: 進行調查工作的時間, 包括搜集資料和報送 資料的整個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如第6次人口普查規定調查期限為10天,即2010年11月1日至10日。例如: 某人于2011年2月調查某廠2010年的工業 總產值。 2010全年是調查時間 2011年2月是調查期限5、確定調查的組織實施計劃包括:確定調查機構 調查的社會宣傳動員工作 組織和培訓調查人員:第6次人口普查600萬普查員 落實調查經費的來源和開支辦法 確定調查資料的報送方法 公布調查結果的時間 如第二次經濟普查時n 國務院成立了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 負責普查的組織和實施。n 組長:李克強 國務院副總理n 副組長:尤權 國務院副秘書長n 謝伏瞻 統計局局長n 朱之鑫 發展改革委副主任n 李東生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n 普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統計局, 具體負責普查的日常組織和協調。其中: 涉及普查經費方面的事項,由財政部負責協調; 涉及物資保障方面的事項,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負 責協調; 涉及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名錄方面的事項,由工 商總局和稅務總局負責協調; 涉及機關和事業單位名錄方面的事項,由中央編 辦負責協調;涉及社團和非企業單位名錄方面的事項,由民政 部負責協調涉及組織機構代碼方面的事項,由質檢總局負 責協調;涉及各級政府及其普查工作人員在普查工作中違 法違紀行為的事項,由監察部負責協調處理 如:人口普查宣傳廣告:美國:如果我們不知道社區有多少人,那我們怎 么知道要建個多大的醫院呢?中國:人口普查!全民有責!科學發展!摸清國情!美國:人口普查員絕不會要求進入你家中國:人口普查進萬家!全面清點你我他! 中國歷次人口普查結果 n 第一次全國人口總數為六億零一百九十三萬八千零三十 五人(1953年)n 第二次全國大陸人口為723070269人( 1964年6月30日 24時)n 第三次全國大陸地區人口為1008175288人,加上港澳 臺共計1031882511人 (1982年)n 第四次全國總人口1160 017 381人,其中大陸總人口 113051萬人n 第五次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 其中大陸總人口 126583萬人n 第六次全國全國總人口為1370536875人,大陸總人口為 1339724852人n 美公布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 3.087億,n 僅次于中國和印度6、撰寫調查報告上一頁 返回本章首頁 退出第二章 統計數據的搜集 整理與顯示 第一節 統計數據的搜集 第二節 統計數據的整理 第三節 統計數據的顯示 返回目錄 第一節 統計數據的搜集 統計數據的搜集就是統計調查對于自然現象,可通過實驗的方法取得數據對于社會經濟現象,主要通過調查取得數據 本節內容:? 一 、統計數據的收集方法? 二、 統計調查方式 (二)常用的統計調查方式 (一)統計調查方式的分類 (三)我國的統計調查體系 三、統計調查方案的設計一 、 統計搜集數據的方法 ⒈統計調查的含義 按照統計任務的要求,運用科學的調查 方法,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客觀實際搜 集資料的過程。 返回本節首頁搜集到的數據有兩類: 反映整體的、系統的 原始資料(初級資料) 和 次級資料(二手資料)反映個體、零碎的、不系統的 統計調查的地位:§ 統計調查擔負著提供基礎資料的任務, 是統計工作的初始階段,是整理和分析 的前提。 統計調查 統計整理 統計分析 返回本節首頁2、常用的收集數據的方法 原始資料 直接觀察法 報告法(通訊法) 采訪法(派員調查)常用的 登記法 問卷法 衛星遙感法⑴直接觀察法:調查人員深入現場對調查對象直接 進行點數和計量以取得資料的方法。⑵報告法:由統計工作機構將調查表格分發或電傳 給被調查者,被調查者根據填報的要求將填好 的調查表格寄回。如統計報表。⑶采訪法(派員調查):根據被調查者的答復來搜集 資料的方法。如口頭詢問或開調查會等。⑷問卷調查:常用于民意測驗和市場調查。調查者 自愿自由的回答問卷中提出的問題。⑸衛星遙感法:農作物估產、礦產資源普查、防災 減災、國土資源普查 遙感估產n 歷史上(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曾應用 遙感手段估算了前蘇聯的冬小麥將會減產, 就提高了冬小麥的價格,因此贏得了4億 美元的經濟效益。二、統計調查的方式 是指組織統計調查、搜集信息資源的方式方法 (一)常用的統計調查方式 (二)統計調查方式的分類 (三)我國的統計調查體系(一)常用的統計調查方式 普查 抽樣調查 有5種 重點調查 典型調查 統計報表 1、統計報表 (1)定義:見20頁 (2)特點:見20頁說明:我國大多數統計報表要求調查單位全部填報,所以又稱全面統計報表。實際中也有非全面統計報表 (3)統計表報的目的 通過調查,得到總體的準確數據 2、普查§ (1)普查的含義 專門組織的一次性的全面調查。 主要搜集不能夠或不適宜用定期統計報 表搜集的資料。 返回本節首頁(2)普查的組織方式 A、建立專門的普查機構,配備一定數量 的普查人員,對調查單位進行直接登 記。 B、頒發調查表,由調查單位利用原始憑 證自行填報。(3)普查的特點一次性的;全面調查,數據更準確、更詳細、信息量更大。 (4)普查的目的 得到總體的全面準確數據 3、重點調查 其選擇不帶主觀因素( 1)定義 在調查對象中只選擇一部分重點單位 進行的非全面調查。 在總體中起舉足輕重作用的那 些單位:單位數少,其標志總 量在總體中卻占有絕大的比重(2)重點調查的目的 通過對重點單位的調查,可反映總體的 基本情況。當調查任務只要求掌握總體的基本情況,而總體中又存在重點單位時,宜采用重點調查。4、典型調查 (1)意義: 根據調查目的,在對調查對象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的選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的非全調查。 被選出的單位稱為典型單位 三種:先進、中間、后進(2)典型調查的目的在對典型單位進行深入細致調查的基礎上,由點到面,達到對總體(面)發展變化規律的認識。 5、抽樣調查 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 (1)定義:§ 按照一定原則從調查對象中抽取一 部分單位作樣本, 根據對樣本的調查, 用樣本的數據推斷總體特征的一種 調查方法。 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概率抽樣: 從總體中抽選調查單位時遵循隨機的原則 非概率抽樣: 有意識的或隨便的從總體中抽選調查單位 通常的抽樣均指概率抽樣(2)抽樣調查目的 和統計報表、普查相同,是為了推算總 體的準確數值。 商品檢驗中廣泛應用抽樣調查(3)抽樣調查的特點: A 、按隨機原則抽選樣本。 B 、用部分值推算總體值。 C、有誤差存在但可以計算并加以控制。(4)抽樣調查適合的場合n 第一、對不可能或不必要進行全面調查 的現象的認識。n 第二、對普查資料進行修正總體單位調查單位普 查 總體單位 調查單位 對全部單位 進行調查 報表制度 總體單位 調查單位屬于全面調查,但通常是調查限定規模以上的總體單位重點調查 總體單位 調查單位只調查重點單位 典型調查 總體單位 調查單位對典型單位進行調查,典型單位的選擇并不一定按規模 抽樣調查 總體單位 調查單位按隨機原則選擇調查單位,各單位被選中的機會相同。 思考:普查和統計報表相比, 有何區別? 兩者都是全面調查,都是為了得到總體的準確數據,但有區別: A、普查所掌握的資料更全面、更系統 B、普查主要用來搜集那些不適宜用統計報表搜集的統計資料。 舉例:n 2009年12月25號國務院新聞辦 公室舉行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 結果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 局長馬建堂簡要通報了第二次 全國經濟普查的主要任務、過 程和特點,發布普查成果……, 他說 “第二次經濟普查的數 據是海量的”。n 第二次經濟普查的對象是我國境內從事第二、三 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 戶。主要對象涉及除農業以外的其他國民經濟門 類,90個行業大類,378個行業中類和875個行業 小類,普查對象大約有800萬個單位和近3000萬 個有照的個體經營戶。n 僅在普查表填報的階段,全國就需要選聘普查指 導員和普查員近300萬人,動員了包括各類單位 的財務和統計人員在內的近千萬人之多,普查全 過程費時近3年時間。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返回50 (二)統計調查方式的分類n 1、按組織形式: ⑴統計報表:由統計報表制度規定 ⑵專門調查:為了研究某些專門問題而專 門組織的。如普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 抽樣調查。 2、按調查對象包括的范圍§ ⑴全面調查:對調查對象中的全部單 位一一進行調查。如普查和全面統計 報表。 ⑵非全面調查:……如重點調查、典 型調查、抽樣調查。3、按調查登記時間是否連續 ⑴經常性調查:隨著研究對象的變化,隨時 將變化的情況進行連續不斷地登記。如報 表。 ⑵一次性調查:對被研究對象間隔較長的時 間進行一次調查。如普查、重點調查、典 型調查、抽樣調查。5 種調查方式可從以下 4 方面進行比較 調查的目的 調查所包括的范圍 調查的組織方式 調查的時間是否連續 (三)我國的統計調查體系n 統計調查體系:是一個國家開展統計調查方 法和制度的總稱。 我國現行的統計調查體系: 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為基礎,經常性的抽樣調查 為主體,同時輔之以重點調查、科學推算和部分 全面報表綜合運用。 附:中國官方搜集數據的方法 三、統計調查方案的設計是調查工作正式開始之前,事先設計的工作計劃書,目的是使調查工作能順利完成。 1、確定調查目的 2、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 3、確定調查項目,編制調查表和問卷 4、確定調查時間 5、確定調查的組織實施計劃 6、撰寫調查報告 1、確定調查目的 §就是明確統計調查要解決什么問題 2010年人口普查目的:查清2000年以來我國人口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以便為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2、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1)調查對象 — 所要調查事物的全部。 確定調查對象是為了說明向誰調查的問題。如:2010年人口普查對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常住的自然人。 返回本節首頁 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對象n 是在我國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 第三產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產 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 (2)調查單位:§ 構成調查對象的每一個個體。§ 確定調查單位是說明由誰來提供資料的 問題。§ 如:人口普查中的每個人都是一個調查 單位。(3)填報單位(報告單位) 負責向上級匯報調查內容、提交統計資 料的單位。(4)調查單位和填報單位的關系 兩者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 舉例: A、工業企業普查,每個工業企業既是調 查單位又是填報單位。 B、工業企業設備普查,每個工業企業是 填報單位,每臺設備是調查單位。 3、確定調查項目,編制調查表和問卷(1)調查項目:即調查的內容,也就是被調查單位的特征(標志)。如:2010年人口普查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國籍、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社會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等…… 約有10%的住戶填寫長表( 45個項目),其余 住戶填寫短表(18個項目)。 每一次人口普查的項目:1953年7月1日零時第一次人口普查,調查項目包括: 本戶地址、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與戶主的 關系等6項1964年7月1日零時第二次人口普查在上述等6項內容 的基礎上增加了:本人成份、文化程度、職業3 個調查項目1982年7月1日零時第三次人口普查增加到19項1990年7月1日零時第四次人口普查為21項2000年11月1日零時第五次:短表19項,長表49項。 (2)調查表:A、定義:將調查項目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張 表格上。 B、分類:單一表: 表內只登記一個調查單位,可以容納 較多的內容一覽表: 表內可登記許多調查單位,調查的內 容不宜過多。 4、確定調查時間 兩種:調查時間和調查期限 兩種現象(指標):時期現象:又稱時期指標,反映現象在一段時期內的活 動總量。特點:可以相加;其數值的大小與 所屬時間長短有直接關系。 又稱時點指標,反映現象在一定時點上的時點現象 : 瞬間水平。特點:不可相加;其數值的大 小與所屬時間長短無直接關系。 返回本節首頁(1)調查時間 調查資料所屬的時間(時期或時點) 時期現象,要明確規定調查資料的起止時間 時點現象,要規定統一的標準時點。 如: 第六次人口普查標準時間是2010年11月1日0時 第二次經濟普查標準時點是2008年12月31日 2008年GDP起止時間是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調查期限: 進行調查工作的時間, 包括搜集資料和報送 資料的整個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如第6次人口普查規定調查期限為10天,即2010年11月1日至10日。例如: 某人于2011年2月調查某廠2010年的工業 總產值。 2010全年是調查時間 2011年2月是調查期限5、確定調查的組織實施計劃包括:確定調查機構 調查的社會宣傳動員工作 組織和培訓調查人員:第6次人口普查600萬普查員 落實調查經費的來源和開支辦法 確定調查資料的報送方法 公布調查結果的時間 如第二次經濟普查時n 國務院成立了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 負責普查的組織和實施。n 組長:李克強 國務院副總理n 副組長:尤權 國務院副秘書長n 謝伏瞻 統計局局長n 朱之鑫 發展改革委副主任n 李東生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n 普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統計局, 具體負責普查的日常組織和協調。其中: 涉及普查經費方面的事項,由財政部負責協調; 涉及物資保障方面的事項,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負 責協調; 涉及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名錄方面的事項,由工 商總局和稅務總局負責協調; 涉及機關和事業單位名錄方面的事項,由中央編 辦負責協調;涉及社團和非企業單位名錄方面的事項,由民政 部負責協調涉及組織機構代碼方面的事項,由質檢總局負 責協調;涉及各級政府及其普查工作人員在普查工作中違 法違紀行為的事項,由監察部負責協調處理 如:人口普查宣傳廣告:美國:如果我們不知道社區有多少人,那我們怎 么知道要建個多大的醫院呢?中國:人口普查!全民有責!科學發展!摸清國情!美國:人口普查員絕不會要求進入你家中國:人口普查進萬家!全面清點你我他! 中國歷次人口普查結果 n 第一次全國人口總數為六億零一百九十三萬八千零三十 五人(1953年)n 第二次全國大陸人口為723070269人( 1964年6月30日 24時)n 第三次全國大陸地區人口為1008175288人,加上港澳 臺共計1031882511人 (1982年)n 第四次全國總人口1160 017 381人,其中大陸總人口 113051萬人n 第五次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 其中大陸總人口 126583萬人n 第六次全國全國總人口為1370536875人,大陸總人口為 1339724852人n 美公布2010年人口普查結果 3.087億,n 僅次于中國和印度6、撰寫調查報告上一頁 返回本章首頁 退出第二章 統計數據的搜集 整理與顯示 第一節 統計數據的搜集 第二節 統計數據的整理 第三節 統計數據的顯示 返回目錄 第一節 統計數據的搜集 統計數據的搜集就是統計調查對于自然現象,可通過實驗的方法取得數據對于社會經濟現象,主要通過調查取得數據 本節內容:? 一 、統計數據的收集方法? 二、 統計調查方式 (二)常用的統計調查方式 (一)統計調查方式的分類 (三)我國的統計調查體系 三、統計調查方案的設計一 、 統計搜集數據的方法 ⒈統計調查的含義 按照統計任務的要求,運用科學的調查 方法,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客觀實際搜 集資料的過程。 返回本節首頁搜集到的數據有兩類: 反映整體的、系統的 原始資料(初級資料) 和 次級資料(二手資料)反映個體、零碎的、不系統的 統計調查的地位:§ 統計調查擔負著提供基礎資料的任務, 是統計工作的初始階段,是整理和分析 的前提。 統計調查 統計整理 統計分析 返回本節首頁2、常用的收集數據的方法 原始資料 直接觀察法 報告法(通訊法) 采訪法(派員調查)常用的 登記法 問卷法 衛星遙感法
|
- 關 鍵 詞:
- 《統計數據的搜集》PPT課件 ppt、pptx格式 免費閱讀 下載 天天文庫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