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蟲病家禽絳蟲病》PPT課件
第四節 家禽絳蟲病 n 主要是由戴文科(Davaineidae)的戴文屬(Davainea)和賴利 屬(Raillietina)的絳蟲寄生于禽類引起的。 n 致病蟲種:四角賴利絳蟲(R.tetragona)、棘溝賴利絳蟲(R. echinothrida)、有輪賴利絳蟲(R. cestillus)和節片戴文絳 蟲(D.proglottina)。 前3種寄生于雞和火雞的小腸中,最為嚴重;節片戴文絳蟲寄生 于雞、鴿、鵪鶉的十二指腸內。 呈世界性分布,對雞危害嚴重。 (一)病原特征 1、四角賴利絳蟲:長可達25cm,是雞的最大絳蟲。頭節較小,頂突上有1~3 圈小鉤,吸盤上有8~10圈小鉤。成節的生殖孔位于一側。 6~12個蟲卵 在一個卵囊內。 2、棘溝賴利絳蟲:頗似四角賴利絳蟲,頂突上有2圈小鉤,吸盤上有8~10 圈小鉤。生殖孔位于節片一側邊緣上,每一卵囊內含蟲卵6~12個。 3、有輪賴利絳蟲:蟲體小,一般不超過4cm。頭節大,頂突寬而厚,形似 輪狀,上有2圈共400~500個小鉤。吸盤上無鉤。生殖孔不規則交替排 列在體側。每個卵囊內僅有一個蟲卵。 4、節片戴文絳蟲:成蟲短小,0.5~3.0mm,4~9個節片。頭節小,頂突和 吸盤上有小鉤,但易脫落。 (二)生活史 n 四角賴利絳蟲和棘溝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螞蟻。在雞體 內經2~3周發育為成蟲。 n 有輪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蠅類和甲蟲。雞啄食含似囊尾 蚴的昆蟲而感染,經20天發育為成蟲。 n 節片戴文絳蟲的中間宿主是蛞蝓和陸地螺,在雞體內2周發 育成熟。 n 該病呈世界性分布,對養雞業危害嚴重,放養的雛雞可能 大群感染并引發死亡。 (三)癥狀和病理變化 n 機械阻塞:大量感染時蟲體積聚成團,導致腸阻塞、腸 破裂、腹膜炎。 n 機械損傷:小溝和吸盤固著腸粘膜,引起損傷、出血、 發炎。 n 奪取營養: n 代謝毒素:神經中毒癥狀。 n 病理變化:腸道粘膜增厚,出血,蟲體附著。 n 臨床癥狀:糞便稀且有粘液,食欲下降,飲水增多, 行 動遲緩,羽毛蓬亂,頭頸扭曲,蛋雞產蛋量下降或停產, 最后衰竭死亡。 (四)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雞群的臨床表現,糞便查獲蟲卵或節片,剖 檢病雞發現蟲體便可確診。 治療:多種驅絳蟲藥。 預防:定期驅蟲,及時清除雞糞、無害化處理;撲殺雞 舍內外中間宿主;定期檢查、治療病禽;新購入的雞 應驅蟲后再合群。 第四節 家禽絳蟲病 n 主要是由戴文科(Davaineidae)的戴文屬(Davainea)和賴利 屬(Raillietina)的絳蟲寄生于禽類引起的。 n 致病蟲種:四角賴利絳蟲(R.tetragona)、棘溝賴利絳蟲(R. echinothrida)、有輪賴利絳蟲(R. cestillus)和節片戴文絳 蟲(D.proglottina)。 前3種寄生于雞和火雞的小腸中,最為嚴重;節片戴文絳蟲寄生 于雞、鴿、鵪鶉的十二指腸內。 呈世界性分布,對雞危害嚴重。 (一)病原特征 1、四角賴利絳蟲:長可達25cm,是雞的最大絳蟲。頭節較小,頂突上有1~3 圈小鉤,吸盤上有8~10圈小鉤。成節的生殖孔位于一側。 6~12個蟲卵 在一個卵囊內。 2、棘溝賴利絳蟲:頗似四角賴利絳蟲,頂突上有2圈小鉤,吸盤上有8~10 圈小鉤。生殖孔位于節片一側邊緣上,每一卵囊內含蟲卵6~12個。 3、有輪賴利絳蟲:蟲體小,一般不超過4cm。頭節大,頂突寬而厚,形似 輪狀,上有2圈共400~500個小鉤。吸盤上無鉤。生殖孔不規則交替排 列在體側。每個卵囊內僅有一個蟲卵。 4、節片戴文絳蟲:成蟲短小,0.5~3.0mm,4~9個節片。頭節小,頂突和 吸盤上有小鉤,但易脫落。 (二)生活史 n 四角賴利絳蟲和棘溝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螞蟻。在雞體 內經2~3周發育為成蟲。 n 有輪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蠅類和甲蟲。雞啄食含似囊尾 蚴的昆蟲而感染,經20天發育為成蟲。 n 節片戴文絳蟲的中間宿主是蛞蝓和陸地螺,在雞體內2周發 育成熟。 n 該病呈世界性分布,對養雞業危害嚴重,放養的雛雞可能 大群感染并引發死亡。 (三)癥狀和病理變化 n 機械阻塞:大量感染時蟲體積聚成團,導致腸阻塞、腸 破裂、腹膜炎。 n 機械損傷:小溝和吸盤固著腸粘膜,引起損傷、出血、 發炎。 n 奪取營養: n 代謝毒素:神經中毒癥狀。 n 病理變化:腸道粘膜增厚,出血,蟲體附著。 n 臨床癥狀:糞便稀且有粘液,食欲下降,飲水增多, 行 動遲緩,羽毛蓬亂,頭頸扭曲,蛋雞產蛋量下降或停產, 最后衰竭死亡。 (四)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雞群的臨床表現,糞便查獲蟲卵或節片,剖 檢病雞發現蟲體便可確診。 治療:多種驅絳蟲藥。 預防:定期驅蟲,及時清除雞糞、無害化處理;撲殺雞 舍內外中間宿主;定期檢查、治療病禽;新購入的雞 應驅蟲后再合群。 第四節 家禽絳蟲病 n 主要是由戴文科(Davaineidae)的戴文屬(Davainea)和賴利 屬(Raillietina)的絳蟲寄生于禽類引起的。 n 致病蟲種:四角賴利絳蟲(R.tetragona)、棘溝賴利絳蟲(R. echinothrida)、有輪賴利絳蟲(R. cestillus)和節片戴文絳 蟲(D.proglottina)。 前3種寄生于雞和火雞的小腸中,最為嚴重;節片戴文絳蟲寄生 于雞、鴿、鵪鶉的十二指腸內。 呈世界性分布,對雞危害嚴重。 (一)病原特征 1、四角賴利絳蟲:長可達25cm,是雞的最大絳蟲。頭節較小,頂突上有1~3 圈小鉤,吸盤上有8~10圈小鉤。成節的生殖孔位于一側。 6~12個蟲卵 在一個卵囊內。 2、棘溝賴利絳蟲:頗似四角賴利絳蟲,頂突上有2圈小鉤,吸盤上有8~10 圈小鉤。生殖孔位于節片一側邊緣上,每一卵囊內含蟲卵6~12個。 3、有輪賴利絳蟲:蟲體小,一般不超過4cm。頭節大,頂突寬而厚,形似 輪狀,上有2圈共400~500個小鉤。吸盤上無鉤。生殖孔不規則交替排 列在體側。每個卵囊內僅有一個蟲卵。 4、節片戴文絳蟲:成蟲短小,0.5~3.0mm,4~9個節片。頭節小,頂突和 吸盤上有小鉤,但易脫落。 (二)生活史 n 四角賴利絳蟲和棘溝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螞蟻。在雞體 內經2~3周發育為成蟲。 n 有輪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蠅類和甲蟲。雞啄食含似囊尾 蚴的昆蟲而感染,經20天發育為成蟲。 n 節片戴文絳蟲的中間宿主是蛞蝓和陸地螺,在雞體內2周發 育成熟。 n 該病呈世界性分布,對養雞業危害嚴重,放養的雛雞可能 大群感染并引發死亡。 (三)癥狀和病理變化 n 機械阻塞:大量感染時蟲體積聚成團,導致腸阻塞、腸 破裂、腹膜炎。 n 機械損傷:小溝和吸盤固著腸粘膜,引起損傷、出血、 發炎。 n 奪取營養: n 代謝毒素:神經中毒癥狀。 n 病理變化:腸道粘膜增厚,出血,蟲體附著。 n 臨床癥狀:糞便稀且有粘液,食欲下降,飲水增多, 行 動遲緩,羽毛蓬亂,頭頸扭曲,蛋雞產蛋量下降或停產, 最后衰竭死亡。 (四)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雞群的臨床表現,糞便查獲蟲卵或節片,剖 檢病雞發現蟲體便可確診。 治療:多種驅絳蟲藥。 預防:定期驅蟲,及時清除雞糞、無害化處理;撲殺雞 舍內外中間宿主;定期檢查、治療病禽;新購入的雞 應驅蟲后再合群。 第四節 家禽絳蟲病 n 主要是由戴文科(Davaineidae)的戴文屬(Davainea)和賴利 屬(Raillietina)的絳蟲寄生于禽類引起的。 n 致病蟲種:四角賴利絳蟲(R.tetragona)、棘溝賴利絳蟲(R. echinothrida)、有輪賴利絳蟲(R. cestillus)和節片戴文絳 蟲(D.proglottina)。 前3種寄生于雞和火雞的小腸中,最為嚴重;節片戴文絳蟲寄生 于雞、鴿、鵪鶉的十二指腸內。 呈世界性分布,對雞危害嚴重。 (一)病原特征 1、四角賴利絳蟲:長可達25cm,是雞的最大絳蟲。頭節較小,頂突上有1~3 圈小鉤,吸盤上有8~10圈小鉤。成節的生殖孔位于一側。 6~12個蟲卵 在一個卵囊內。 2、棘溝賴利絳蟲:頗似四角賴利絳蟲,頂突上有2圈小鉤,吸盤上有8~10 圈小鉤。生殖孔位于節片一側邊緣上,每一卵囊內含蟲卵6~12個。 3、有輪賴利絳蟲:蟲體小,一般不超過4cm。頭節大,頂突寬而厚,形似 輪狀,上有2圈共400~500個小鉤。吸盤上無鉤。生殖孔不規則交替排 列在體側。每個卵囊內僅有一個蟲卵。 4、節片戴文絳蟲:成蟲短小,0.5~3.0mm,4~9個節片。頭節小,頂突和 吸盤上有小鉤,但易脫落。 (二)生活史 n 四角賴利絳蟲和棘溝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螞蟻。在雞體 內經2~3周發育為成蟲。 n 有輪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蠅類和甲蟲。雞啄食含似囊尾 蚴的昆蟲而感染,經20天發育為成蟲。 n 節片戴文絳蟲的中間宿主是蛞蝓和陸地螺,在雞體內2周發 育成熟。 n 該病呈世界性分布,對養雞業危害嚴重,放養的雛雞可能 大群感染并引發死亡。 (三)癥狀和病理變化 n 機械阻塞:大量感染時蟲體積聚成團,導致腸阻塞、腸 破裂、腹膜炎。 n 機械損傷:小溝和吸盤固著腸粘膜,引起損傷、出血、 發炎。 n 奪取營養: n 代謝毒素:神經中毒癥狀。 n 病理變化:腸道粘膜增厚,出血,蟲體附著。 n 臨床癥狀:糞便稀且有粘液,食欲下降,飲水增多, 行 動遲緩,羽毛蓬亂,頭頸扭曲,蛋雞產蛋量下降或停產, 最后衰竭死亡。 (四)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雞群的臨床表現,糞便查獲蟲卵或節片,剖 檢病雞發現蟲體便可確診。 治療:多種驅絳蟲藥。 預防:定期驅蟲,及時清除雞糞、無害化處理;撲殺雞 舍內外中間宿主;定期檢查、治療病禽;新購入的雞 應驅蟲后再合群。 第四節 家禽絳蟲病 n 主要是由戴文科(Davaineidae)的戴文屬(Davainea)和賴利 屬(Raillietina)的絳蟲寄生于禽類引起的。 n 致病蟲種:四角賴利絳蟲(R.tetragona)、棘溝賴利絳蟲(R. echinothrida)、有輪賴利絳蟲(R. cestillus)和節片戴文絳 蟲(D.proglottina)。 前3種寄生于雞和火雞的小腸中,最為嚴重;節片戴文絳蟲寄生 于雞、鴿、鵪鶉的十二指腸內。 呈世界性分布,對雞危害嚴重。 (一)病原特征 1、四角賴利絳蟲:長可達25cm,是雞的最大絳蟲。頭節較小,頂突上有1~3 圈小鉤,吸盤上有8~10圈小鉤。成節的生殖孔位于一側。 6~12個蟲卵 在一個卵囊內。 2、棘溝賴利絳蟲:頗似四角賴利絳蟲,頂突上有2圈小鉤,吸盤上有8~10 圈小鉤。生殖孔位于節片一側邊緣上,每一卵囊內含蟲卵6~12個。 3、有輪賴利絳蟲:蟲體小,一般不超過4cm。頭節大,頂突寬而厚,形似 輪狀,上有2圈共400~500個小鉤。吸盤上無鉤。生殖孔不規則交替排 列在體側。每個卵囊內僅有一個蟲卵。 4、節片戴文絳蟲:成蟲短小,0.5~3.0mm,4~9個節片。頭節小,頂突和 吸盤上有小鉤,但易脫落。 (二)生活史 n 四角賴利絳蟲和棘溝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螞蟻。在雞體 內經2~3周發育為成蟲。 n 有輪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蠅類和甲蟲。雞啄食含似囊尾 蚴的昆蟲而感染,經20天發育為成蟲。 n 節片戴文絳蟲的中間宿主是蛞蝓和陸地螺,在雞體內2周發 育成熟。 n 該病呈世界性分布,對養雞業危害嚴重,放養的雛雞可能 大群感染并引發死亡。 (三)癥狀和病理變化 n 機械阻塞:大量感染時蟲體積聚成團,導致腸阻塞、腸 破裂、腹膜炎。 n 機械損傷:小溝和吸盤固著腸粘膜,引起損傷、出血、 發炎。 n 奪取營養: n 代謝毒素:神經中毒癥狀。 n 病理變化:腸道粘膜增厚,出血,蟲體附著。 n 臨床癥狀:糞便稀且有粘液,食欲下降,飲水增多, 行 動遲緩,羽毛蓬亂,頭頸扭曲,蛋雞產蛋量下降或停產, 最后衰竭死亡。 (四)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雞群的臨床表現,糞便查獲蟲卵或節片,剖 檢病雞發現蟲體便可確診。 治療:多種驅絳蟲藥。 預防:定期驅蟲,及時清除雞糞、無害化處理;撲殺雞 舍內外中間宿主;定期檢查、治療病禽;新購入的雞 應驅蟲后再合群。 第四節 家禽絳蟲病 n 主要是由戴文科(Davaineidae)的戴文屬(Davainea)和賴利 屬(Raillietina)的絳蟲寄生于禽類引起的。 n 致病蟲種:四角賴利絳蟲(R.tetragona)、棘溝賴利絳蟲(R. echinothrida)、有輪賴利絳蟲(R. cestillus)和節片戴文絳 蟲(D.proglottina)。 前3種寄生于雞和火雞的小腸中,最為嚴重;節片戴文絳蟲寄生 于雞、鴿、鵪鶉的十二指腸內。 呈世界性分布,對雞危害嚴重。 (一)病原特征 1、四角賴利絳蟲:長可達25cm,是雞的最大絳蟲。頭節較小,頂突上有1~3 圈小鉤,吸盤上有8~10圈小鉤。成節的生殖孔位于一側。 6~12個蟲卵 在一個卵囊內。 2、棘溝賴利絳蟲:頗似四角賴利絳蟲,頂突上有2圈小鉤,吸盤上有8~10 圈小鉤。生殖孔位于節片一側邊緣上,每一卵囊內含蟲卵6~12個。 3、有輪賴利絳蟲:蟲體小,一般不超過4cm。頭節大,頂突寬而厚,形似 輪狀,上有2圈共400~500個小鉤。吸盤上無鉤。生殖孔不規則交替排 列在體側。每個卵囊內僅有一個蟲卵。 4、節片戴文絳蟲:成蟲短小,0.5~3.0mm,4~9個節片。頭節小,頂突和 吸盤上有小鉤,但易脫落。 (二)生活史 n 四角賴利絳蟲和棘溝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螞蟻。在雞體 內經2~3周發育為成蟲。 n 有輪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蠅類和甲蟲。雞啄食含似囊尾 蚴的昆蟲而感染,經20天發育為成蟲。 n 節片戴文絳蟲的中間宿主是蛞蝓和陸地螺,在雞體內2周發 育成熟。 n 該病呈世界性分布,對養雞業危害嚴重,放養的雛雞可能 大群感染并引發死亡。 (三)癥狀和病理變化 n 機械阻塞:大量感染時蟲體積聚成團,導致腸阻塞、腸 破裂、腹膜炎。 n 機械損傷:小溝和吸盤固著腸粘膜,引起損傷、出血、 發炎。 n 奪取營養: n 代謝毒素:神經中毒癥狀。 n 病理變化:腸道粘膜增厚,出血,蟲體附著。 n 臨床癥狀:糞便稀且有粘液,食欲下降,飲水增多, 行 動遲緩,羽毛蓬亂,頭頸扭曲,蛋雞產蛋量下降或停產, 最后衰竭死亡。 (四)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雞群的臨床表現,糞便查獲蟲卵或節片,剖 檢病雞發現蟲體便可確診。 治療:多種驅絳蟲藥。 預防:定期驅蟲,及時清除雞糞、無害化處理;撲殺雞 舍內外中間宿主;定期檢查、治療病禽;新購入的雞 應驅蟲后再合群。 第四節 家禽絳蟲病 n 主要是由戴文科(Davaineidae)的戴文屬(Davainea)和賴利 屬(Raillietina)的絳蟲寄生于禽類引起的。 n 致病蟲種:四角賴利絳蟲(R.tetragona)、棘溝賴利絳蟲(R. echinothrida)、有輪賴利絳蟲(R. cestillus)和節片戴文絳 蟲(D.proglottina)。 前3種寄生于雞和火雞的小腸中,最為嚴重;節片戴文絳蟲寄生 于雞、鴿、鵪鶉的十二指腸內。 呈世界性分布,對雞危害嚴重。 (一)病原特征 1、四角賴利絳蟲:長可達25cm,是雞的最大絳蟲。頭節較小,頂突上有1~3 圈小鉤,吸盤上有8~10圈小鉤。成節的生殖孔位于一側。 6~12個蟲卵 在一個卵囊內。 2、棘溝賴利絳蟲:頗似四角賴利絳蟲,頂突上有2圈小鉤,吸盤上有8~10 圈小鉤。生殖孔位于節片一側邊緣上,每一卵囊內含蟲卵6~12個。 3、有輪賴利絳蟲:蟲體小,一般不超過4cm。頭節大,頂突寬而厚,形似 輪狀,上有2圈共400~500個小鉤。吸盤上無鉤。生殖孔不規則交替排 列在體側。每個卵囊內僅有一個蟲卵。 4、節片戴文絳蟲:成蟲短小,0.5~3.0mm,4~9個節片。頭節小,頂突和 吸盤上有小鉤,但易脫落。 (二)生活史 n 四角賴利絳蟲和棘溝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螞蟻。在雞體 內經2~3周發育為成蟲。 n 有輪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蠅類和甲蟲。雞啄食含似囊尾 蚴的昆蟲而感染,經20天發育為成蟲。 n 節片戴文絳蟲的中間宿主是蛞蝓和陸地螺,在雞體內2周發 育成熟。 n 該病呈世界性分布,對養雞業危害嚴重,放養的雛雞可能 大群感染并引發死亡。 (三)癥狀和病理變化 n 機械阻塞:大量感染時蟲體積聚成團,導致腸阻塞、腸 破裂、腹膜炎。 n 機械損傷:小溝和吸盤固著腸粘膜,引起損傷、出血、 發炎。 n 奪取營養: n 代謝毒素:神經中毒癥狀。 n 病理變化:腸道粘膜增厚,出血,蟲體附著。 n 臨床癥狀:糞便稀且有粘液,食欲下降,飲水增多, 行 動遲緩,羽毛蓬亂,頭頸扭曲,蛋雞產蛋量下降或停產, 最后衰竭死亡。 (四)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雞群的臨床表現,糞便查獲蟲卵或節片,剖 檢病雞發現蟲體便可確診。 治療:多種驅絳蟲藥。 預防:定期驅蟲,及時清除雞糞、無害化處理;撲殺雞 舍內外中間宿主;定期檢查、治療病禽;新購入的雞 應驅蟲后再合群。 第四節 家禽絳蟲病 n 主要是由戴文科(Davaineidae)的戴文屬(Davainea)和賴利 屬(Raillietina)的絳蟲寄生于禽類引起的。 n 致病蟲種:四角賴利絳蟲(R.tetragona)、棘溝賴利絳蟲(R. echinothrida)、有輪賴利絳蟲(R. cestillus)和節片戴文絳 蟲(D.proglottina)。 前3種寄生于雞和火雞的小腸中,最為嚴重;節片戴文絳蟲寄生 于雞、鴿、鵪鶉的十二指腸內。 呈世界性分布,對雞危害嚴重。 (一)病原特征 1、四角賴利絳蟲:長可達25cm,是雞的最大絳蟲。頭節較小,頂突上有1~3 圈小鉤,吸盤上有8~10圈小鉤。成節的生殖孔位于一側。 6~12個蟲卵 在一個卵囊內。 2、棘溝賴利絳蟲:頗似四角賴利絳蟲,頂突上有2圈小鉤,吸盤上有8~10 圈小鉤。生殖孔位于節片一側邊緣上,每一卵囊內含蟲卵6~12個。 3、有輪賴利絳蟲:蟲體小,一般不超過4cm。頭節大,頂突寬而厚,形似 輪狀,上有2圈共400~500個小鉤。吸盤上無鉤。生殖孔不規則交替排 列在體側。每個卵囊內僅有一個蟲卵。 4、節片戴文絳蟲:成蟲短小,0.5~3.0mm,4~9個節片。頭節小,頂突和 吸盤上有小鉤,但易脫落。 (二)生活史 n 四角賴利絳蟲和棘溝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螞蟻。在雞體 內經2~3周發育為成蟲。 n 有輪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蠅類和甲蟲。雞啄食含似囊尾 蚴的昆蟲而感染,經20天發育為成蟲。 n 節片戴文絳蟲的中間宿主是蛞蝓和陸地螺,在雞體內2周發 育成熟。 n 該病呈世界性分布,對養雞業危害嚴重,放養的雛雞可能 大群感染并引發死亡。 (三)癥狀和病理變化 n 機械阻塞:大量感染時蟲體積聚成團,導致腸阻塞、腸 破裂、腹膜炎。 n 機械損傷:小溝和吸盤固著腸粘膜,引起損傷、出血、 發炎。 n 奪取營養: n 代謝毒素:神經中毒癥狀。 n 病理變化:腸道粘膜增厚,出血,蟲體附著。 n 臨床癥狀:糞便稀且有粘液,食欲下降,飲水增多, 行 動遲緩,羽毛蓬亂,頭頸扭曲,蛋雞產蛋量下降或停產, 最后衰竭死亡。 (四)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雞群的臨床表現,糞便查獲蟲卵或節片,剖 檢病雞發現蟲體便可確診。 治療:多種驅絳蟲藥。 預防:定期驅蟲,及時清除雞糞、無害化處理;撲殺雞 舍內外中間宿主;定期檢查、治療病禽;新購入的雞 應驅蟲后再合群。 第四節 家禽絳蟲病 n 主要是由戴文科(Davaineidae)的戴文屬(Davainea)和賴利 屬(Raillietina)的絳蟲寄生于禽類引起的。 n 致病蟲種:四角賴利絳蟲(R.tetragona)、棘溝賴利絳蟲(R. echinothrida)、有輪賴利絳蟲(R. cestillus)和節片戴文絳 蟲(D.proglottina)。 前3種寄生于雞和火雞的小腸中,最為嚴重;節片戴文絳蟲寄生 于雞、鴿、鵪鶉的十二指腸內。 呈世界性分布,對雞危害嚴重。 (一)病原特征 1、四角賴利絳蟲:長可達25cm,是雞的最大絳蟲。頭節較小,頂突上有1~3 圈小鉤,吸盤上有8~10圈小鉤。成節的生殖孔位于一側。 6~12個蟲卵 在一個卵囊內。 2、棘溝賴利絳蟲:頗似四角賴利絳蟲,頂突上有2圈小鉤,吸盤上有8~10 圈小鉤。生殖孔位于節片一側邊緣上,每一卵囊內含蟲卵6~12個。 3、有輪賴利絳蟲:蟲體小,一般不超過4cm。頭節大,頂突寬而厚,形似 輪狀,上有2圈共400~500個小鉤。吸盤上無鉤。生殖孔不規則交替排 列在體側。每個卵囊內僅有一個蟲卵。 4、節片戴文絳蟲:成蟲短小,0.5~3.0mm,4~9個節片。頭節小,頂突和 吸盤上有小鉤,但易脫落。 (二)生活史 n 四角賴利絳蟲和棘溝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螞蟻。在雞體 內經2~3周發育為成蟲。 n 有輪賴利絳蟲的中間宿主為蠅類和甲蟲。雞啄食含似囊尾 蚴的昆蟲而感染,經20天發育為成蟲。 n 節片戴文絳蟲的中間宿主是蛞蝓和陸地螺,在雞體內2周發 育成熟。 n 該病呈世界性分布,對養雞業危害嚴重,放養的雛雞可能 大群感染并引發死亡。 (三)癥狀和病理變化 n 機械阻塞:大量感染時蟲體積聚成團,導致腸阻塞、腸 破裂、腹膜炎。 n 機械損傷:小溝和吸盤固著腸粘膜,引起損傷、出血、 發炎。 n 奪取營養: n 代謝毒素:神經中毒癥狀。 n 病理變化:腸道粘膜增厚,出血,蟲體附著。 n 臨床癥狀:糞便稀且有粘液,食欲下降,飲水增多, 行 動遲緩,羽毛蓬亂,頭頸扭曲,蛋雞產蛋量下降或停產, 最后衰竭死亡。 (四)診斷與防治 診斷:根據雞群的臨床表現,糞便查獲蟲卵或節片,剖 檢病雞發現蟲體便可確診。 治療:多種驅絳蟲藥。 預防:定期驅蟲,及時清除雞糞、無害化處理;撲殺雞 舍內外中間宿主;定期檢查、治療病禽;新購入的雞 應驅蟲后再合群。